为制造工厂“配好餐”,松江这家企业争做“厂小二”
在卡特彼勒位于山东潍坊的工厂,AGV小车(无人搬运设备)在仓库内有序穿梭,将零部件送往车间。生产线上,机械手代替人工上料,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大大提升。
卡特彼勒是世界知名工程机械和矿山设备生产厂家,其潍坊工厂的“仓库管家”正是松江企业上海卓昕瑞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(简称:卓昕瑞)。十多年来,卓昕瑞随着松江外资企业的高歌猛进和数字化浪潮不断转型,从1.0版的简单仓储服务,发展到了2.0版的智能物流设备和设施使用,再到正在探索的3.0版的以“零库存”为目标的生产供给。卓昕瑞在当好“厂小二”的路上不断超越自我,为制造工厂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。“一个企业不能太安于现状,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找到自己的位置。”卓昕瑞总经理刘建国说。
为制造工厂“配好餐” “吃”得饱还要不浪费
卓昕瑞以包装辅料贸易起家,随后转入生产加工。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,以欧美、日资企业为主的客户群体大受影响。“那时候仓库里库存量比较大,一个月纸箱的贸易金额是100万元,库存差不多就有300万元,所以萌生了做供应链管理的想法。”刘建国表示,企业尝试“两条腿走路”,一边继续生产加工包装材料,另一边逐步做大供应链管理业务。到2017年,两大业务板块的收入各占一半,至此,卓昕瑞放弃了生产加工,全心聚焦供应链管理服务。
刘建国用餐厅后厨类比供应链管理。客人点了一份丝瓜毛豆,厨师只负责炒,丝瓜多少、毛豆多少,都是事先有人配好的。制造工厂就好比餐厅后厨,零部件能够及时、准确地送达生产线,才能保证生产的连续性和稳定性。各种物料送到生产线的过程就属于供应链管理。
最初,卓昕瑞靠人工实现物料的收货、仓储和配送,但随着客户规模的扩大,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。“靠‘人海战’是不可持续的。”刘建国介绍,卓昕瑞的客户年销售额普遍在50亿元以上,单个客户就有上千家供应商、涉及10万种零部件,靠人工实现这些零部件的收货、仓库管理和配送上线,难度太大。“随着某客户规模的扩大,公司一度在三个月内增加了300多人。”这时卓昕瑞还处于1.0版的供应链服务阶段。
近年来,数字化浪潮席卷各行各业,利用人工智能、大数据与云计算等新技术,卓昕瑞开启了2.0版的供应链服务——用智能的物流设备和设施替代人,通过使用无人铲车、AGV小车、机械手等,在客户产能提升20%-30%时,做到物流人员不增加、产品质量更稳定。“今年接到的系统集成的订单有5000万元,明年还会增加。”刘建国说。
当下,卓昕瑞正向3.0版发起攻关,尽可能实现客户期待的“零库存”的目标。“与客户一起设计供应商送货的频率、交货的方式,甚至成为结算的主体,消灭在管理中长期存在的隐形成本。”刘建国再次以丝瓜毛豆为例,他表示,最理想的情况是,配送来的丝瓜、毛豆的份量正好与客人需求一致,否则多配送就是浪费,少配送则影响营业收入。
当好“领头雁” 带动产业共生、生态共建
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不断迭代的过程中,卓昕瑞持续为松江制造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,其服务的客户包括威图电子机械技术(上海)有限公司、厨卫品牌TOTO所属的东陶(上海)有限公司等,涉及8000多种物料的仓储管理。智慧物流也带动了产业链发展。卓昕瑞的十多家系统集成供应商均来自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城市,其中立体仓库来自苏州,机械手臂则来自松江的库卡机器人。
作为石湖荡智慧物流产业集群党委所在企业,卓昕瑞发展壮大的同时,也不忘带动集群内企业共同发展。今年,石湖荡镇综合党委积极搭建平台,为产业集群企业做好要素对接,把与物流企业紧密相关的叉车培训服务引上门。卓昕瑞免费提供培训场地等支持,让速腾、安凯希斯、维沙曼等一批企业受益。卓昕瑞还与产业集群内企业共建生态圈,委托速腾包装公司加工生产包装盒,与共久电气共同拓展市场。石湖荡镇正加快建设G60智慧物流枢纽,加强与中铁、顺丰的战略合作,加速推进海尔卡萨帝等重大项目建设,这也为卓昕瑞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。“跟海尔已经在接洽了。”刘建国透露。